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1日电(田文璐)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十年来,山西省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显著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教师发展专业化不断增强、教师待遇保障持续优化,成为支撑教育质量提升的源头活水。今日,在“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正厅长级)、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军介绍了我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进展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围绕“管好、用活、建强”目标,聚焦“补充为重、师德为先、能力为本、管理为要、保障为基”聚力发力,教师队伍得到全面优化和加强。
一是补充为重,全面履职担使命。目前,我省共有教职工62.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5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7.7万人,比2011年增加4.4万人,基本达到了“两教一保”的配备标准。生师比,小学14:1、初中10.3:1、高中10.5:1,均高于国家办学条件规定标准,教师队伍数量基本满足全省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并且仍在持续有效地补充教师队伍,招聘特岗教师29168名,安置公费师范生6946名,定向培养“优师计划”师范生793人,派出“三区人才”支教教师7267名,累计向农村和薄弱学校交流8384名优秀校长和96634名骨干教师,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
二是师德为先,德高身正讲奉献。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全省42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96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34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长治市第二中学许军则,全国“最美教师”吕梁市临县特岗教师夫妇张杰、王秀秀,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等7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三是能力为本,立德树人提素质。强化能力素质培训,实施中小学“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100万余人次;实施“省培计划”,培养省中小学名校(园)长、名师等优秀人才600余名,培训省骨干教师1.37万余人次;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校长教师5万人次,建成50个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50个紧缺领域教师技能创新平台、40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育人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管理为要,深化改革闯新路。全省域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推出“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模式”、长治市基础教育“十大行动”等典型经验,为全国提供了样板。晋中改革案例被中央深改办列为2019年向全国推荐的十大案例之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教师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至高校,突出师德、业绩、能力、贡献考核,坚持向农村教师倾斜,畅通教师多元化晋升和发展通道。
五是保障为基,综合施策暖人心。实施高校内部薪酬分配改革、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集中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中小学班主任津贴等一系列政策,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长效与联动“两项机制”,117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广大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得到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普遍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