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6日电(记者 杨文滢)要想富,先修路。“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部署推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山西“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今日,在“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发布会上,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四小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十年来,我省累计投入143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13万公里,改造危桥873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39万公里,全省1196个乡镇、26420个具备条件建制村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三个全覆盖。”
据王四小介绍,我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十年来,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了覆盖县、乡、村道的三级“路长制”组织体系和县有执法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保护队伍,建立起全面覆盖12.6万公里农村公路的基础数据库,999条县道、6387条乡道和39408条村道全部纳入网格化动态管理,形成了路联管、路全管、路共管、路常管的农村公路管理格局。
同时,我省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建立起了以财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群专结合的养护运行机制、“技术员+土专家”的养护技术保障机制,每年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达11亿元,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较十八大前,优良路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78.4%,居全国第四。
此外,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中之重。2018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建设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把山西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总动员令,提出用10年时间建设旅游公路1.3万公里,构筑“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全域旅游格局,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省以交旅融合发展为主题,全面打造主体、慢行、景观、服务、信息五大系统,构建快旅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一张网。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完成投资526亿元,建成6258公里,建成“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示范段28个2700公里。同步建成慢行步道483公里、驿站59个、观景台103个、房车营地36个,连通A级及以上景区98个、覆盖非A级景点270个。
尤其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永和段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兴县段入选2021年度“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3个“0km”标志文化驿站,成为展示山西文化底蕴和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网红打卡地。
“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晋中市以“四好农村路”为轴线,创建贯通太谷、榆次、寿阳三县区,全长135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带动20个示范村、30个重点治理村、10万亩产业片区、5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全市乡村振兴迈入了快车道。运城市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引领,实施“百十万”粮安工程,建成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河津市阳村旅游公路沿线兴起万亩韭菜、万亩山药产业,实现全村年增收7000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省将实施较大规模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建制村通双通道公路、乡镇通三级公路、旅游公路建设全面提速、村村通物流快递五大工程,2025年基本形成全省布局合理、通村畅乡、安全便捷、服务优良、普惠公平的“四好农村路”网,让农民进城、市民下乡更安全、便捷,让山货出山、快递物流进村更畅通、高效,有力服务支撑乡村振兴,当好“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