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民警郑建忠:守护大山30载 争做人民好公仆

2022-09-09 09:22:22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9日电(记者 王永霞 通讯员 张福生)一件不太平整的警服、一部有点开裂的手机、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这个看上去极不起眼的老民警,就是被附近居民称为“大山守护神”的郑建忠,他还有一个更亲民的绰号——“二哥”。

640

扎根基层30年 成就“大山守护神”美名

今年55岁的郑建忠,是太原市公安局晋源分局晋祠派出所社区二中队的一名社区民警,从警33年一直工作在社区一线。他管辖有2个社区10个行政村,共2000余户,总人口6000余人。管辖村落大多位于晋祠天龙山的大山深处,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远,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即便是现在道路改造后,辖区内最远的村子开车也需三四十分钟。

路程远、面积大、人口多,为了方便工作,郑建忠经常和村民吃住在一起,有时还会自己下厨给大家做饭。几十年如一日,很多村民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兄弟。春冬护林防火,他和村民们一同巡山设卡;夏季预防地质灾害,他走在最危险的山路边缘;普法、禁毒宣传,他自己开着车到处发宣传单。以至于村里的大事小情村民都放心地交给他去办,有的事情已经远超过他的工作范畴。

2019年,辖区村里一位老人找到郑建忠,她的老伴失踪了20年,想要办理死亡证明。考虑到年代久远很多手续不齐全,加上老人年岁已大,有诸多不便,郑建忠索性住到老人家里,白天上班,晚上帮老人整理所需材料,整整忙了4天,终于解决了老人的困难。

“只要是老百姓的事,他都上心。”“谁送锦旗他就训谁,不让花那不该花的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郑建忠30年守护着山村的群众,“大山守护神”的美名不胫而走。这让郑建忠深思,自己该为老百姓再做些什么才好。

640 (1)

金牌调解员“二哥”上线  “枫桥经验”就在身边

多年的基层工作,郑建忠发现,由于辖区多为山村,村民思想较为保守,很多时候,村民内部矛盾不愿意经公安机关和其他政府机构解决,更愿意通过“和事佬”“中间人”来完成。但调解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候甚至出现矛盾双方因调解失败大打出手的情况,如何做到“小事不出村”,避免案件“民转刑”,郑建忠也很是苦恼。

2014年,晋祠派出所决定强化派出所调解室作用,让郑建忠负责相关事宜,于是“二哥”调解室挂牌成立。至于为何起名如此接地气,郑建忠解释道:“上警校的时候,一个宿舍8个人,我排老二,大家就习惯叫我‘二哥’,参加工作以后大家也都这么叫我,一晃30年,村里好多人都不知道我的大名。”

本已就名声在外的郑建忠,随着“二哥”调解室的挂牌,变得更为忙碌。今天张三家的狗咬了李四家的鸡;明天王二家房子漏水淹了赵四家的院子,来调解室的几乎都是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但矛盾双方又都不愿意到派出所当面调解,郑建忠只能一趟趟地驱车往村子里跑,随着调解成功率的保障,辖区村民都选择无条件地信任郑建忠,一位接受调解的村民表示,“我们就信二哥的,他不吃、不拿,一碗水端平,我们放心。”

640 (2)

自从调解室成立以来,每年调处的矛盾纠纷有50余起,调解的小矛盾、小纠纷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成果除了郑建忠的口碑外,还因为他摸索出了一整套的“调解秘籍”。比如遇到矛盾纠纷双方态度强硬,他就选择发动群众和人民调解员迂回操作,虽然耗费些时间,但调解效果大大增强;再比如充分发挥民警身份优势,果断地对一些明显带有挑衅、威胁、讹诈的纠纷方实施有效的震慑。还曾依托群众,经过长达7个月的调解,将一起极有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民事纠纷成功化解。虽然郑建忠觉得这些都是他工作中最普通的案例,但这样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发动依靠群众预防纠纷解决矛盾”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山西实践。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