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15日电(记者 杨文滢) 我省的550个“中国传统村落”,1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如何保护,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今日,在“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住建厅一级巡视员翟顺河针对上述问题一一作出回答。
据翟顺河介绍,我省“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国第五,“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居全国第一,是北方汉民族地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数量最多、风貌最完整、集聚度最高、类型最丰富的省份。
目前,我省完善了保护规划体系,以集中连片保护为抓手,初步构建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为主体的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探索总结了不同地域条件、不同文化特征、不同发展水平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山西模式”。
为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历史文化保护的保障和引领作用,我省完成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等立法工作,分别于2018年1月1日和2022年3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是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印发后,国内首部出台的传统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我省也成为北方地区第一个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同时进行立法的省份。
在省级层面,我省还编制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全省所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实现保护规划全覆盖;组织开展了《山西传统建筑解析和传承研究》《山西古村镇集群体系研究》《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探索与研究》《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性保护研究》《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修复技术标准》等研究工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应用。
我省还出台了《山西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示范引领、数字展现、保护传承、品牌建设等4个专项行动,打造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精品项目。目前,晋城市、平遥县、平定县被列为国家示范,在介休、祁县、平顺、翼城、曲沃开展了首批省级试点工作。
此外,我省还大力推进数字化保护。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87个,其中,精品馆267个,标准馆20个。到今年底,全省550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将全部建成。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五年行动”。
一是扩大试点范围。公布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连片保护试点县名单,积极开展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示范申报工作,打造“1+2+10”试点示范。
二是完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传统村落评估和警示退出机制,组织开展新一轮传统村落摸底调研。
三是开展测绘试点。选择1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开展测绘试点,编制测绘图集,留住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