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端氏镇中心派出所:打好三大硬仗,推进群防群治

——智慧治理筑牢基层和谐稳定的“平安墙”

2022-09-19 15:38:02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19日电(记者 王永霞 通讯员 张福生)沁水县端氏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煤田腹地,总面积25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5万人,机关单位和各类企业420余家,商业贸易发达,煤炭煤层气抽采、液化、运输企业云集,是沁河中游的交通枢纽和商贸工业重镇。

近年来,随着煤层气开发项目的迅猛发展,外来人口大幅上升,因煤层气企业占地补偿、工人务工等因素造成各类矛盾频发,大量的租赁房屋、娱乐场所、酒店饭店等形成多元化的治安难点乱点,端氏镇中心派出所针对辖区实际,学习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坚决打好三大硬仗,着力推进群防群治,突出抓好“智慧”治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筑牢基层治理“平安墙”,为端氏镇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构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防控体系

一是实施“一网两圈三线四域”前端感知设备全覆盖工程。以公安视频专网为主,新建、整合、改造雪亮、天网、交通管理等治安卡口等视频资源,形成了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于一体的“防控网”,全域覆盖“千年古镇”“魅力端氏”两大“防控圈”和高沁线、坪曲线、端润线交通主干三条“防控线”,整合涉危涉爆、宾馆旅店、娱乐场所、废品收购、商场超市等二类视频资源67家657路,构建了涵盖内部单位、重点场所、特殊行业、村庄小区四大行业领域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息感知”“防控网”的建立,极大提升了端氏镇中心派出所全面掌控社会面治安形势的能力和水平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二是建设“一长一室全域调度”指挥体系。对350M集群系统、车载4G终端、4G执法记录仪、无人机视频图像、执法办案场所、便民服务窗口等公安内部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对汽车站、广场、煤矿、煤层气、宾馆、旅店、医院、KTV、超市、足疗、快递、物流、废品收购等社会面视频资源适时掌控;对20个行政村综治系统视频会议,通过线路改造、设备整合等方式,实现了对村级治保组织、网络防控专员、网格员适时调度。通过对各类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应用,日常接处警、违法嫌疑人审讯、送拘送押、图像侦查、警务工作部署、社区警务调度实现了全闭环式管理,实现了可视化调度、扁平化指挥。

三是实施“一村一警一网一专”分级调度。通过在村支两委中选拔、在原有辅警中调节、面向社会招聘等形式,为全镇20个行政村配备了辅警,实现“一村一辅警”人员配备全覆盖。全面实施“警网融合”工程,全镇69名网格员、83名网络防控专员在社区民警、专职辅警的带领下承担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登记,矛盾纠纷排查、日常宣传防范和入户走访等工作,切实解决了社区民警入户走访“见不着人、交不了心”的问题,缓解了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基层基础薄弱”的困难。通过整合综治视频会议系统、各行政村视频监控,形成了网格员和网络防控专员的融合办公,实现了“社会治安全掌控、基层力量全调度、命令指令全下达、落实情况全掌握”的分级调度。

构建主动打击、主动管控、主动服务治理体系

一是主动治安。在日常工作中排查和发现的治安隐患,及时下发《治安隐患整改通知书》、《风险预警提示函》和《风险隐患情况报告》“一书一函一报告”,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等治安乱点,明确责任,动态管控;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重点人员及群体,落实主体责任,压实监管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加大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通过预警预防,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导权、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切实做到保稳定、守底线、不出事。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端氏镇中心派出所开展“电信诈骗案件零发案单位”创建活动,采取“圈重点+精准防范”、“签承诺+风险提示”的方式主动出击,全面梳理划定辖区易受骗的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单位),压实各级“网络犯罪防控专员”责任,分级分层针对重点区域、特定人群开展“入耳、入脑、入心”针对性反诈宣传教育,逐人见面签订防范电诈承诺书,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同时,积极协调沁水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将电诈防范宣传与应急广播平台有机融合,专门定制防电诈宣传音频,针对农村群众生活特点,于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通过覆盖全镇20个行政村、广场、车站、学校等终端的应急广播定点向辖区居民滚动播放,做到了村村响、户户通、人人知的宣传效果;积极开展网络犯罪防控专员进农户、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将近期发生的电诈案例精心制作成PPT课件,以案说法、以案为例,深入浅出地向群众讲解诈骗分子常用的手段,并给出了“防骗锦囊”,共同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火墙”。

二是主动侦查。在治安打击的基础上,延伸打击触角,打造一警多能基层派出所。发挥案件办理队民警兼管社区警务的优势,对社区工作中发现的各类刑事犯罪行为及时打击;对发现的刑事类犯罪线索进行长期经营择时打击;对盗采煤层气、阻工扰工、强迫交易等犯罪行为重点打击;以整治社会治安乱点突出问题为导向,对“黄赌毒”违法犯罪严厉打击。

三是主动警情。将警务工作前移,从“事后处置”变为“提前介入”,每周召开警情分析工作例会,对上周警情进行梳理汇总,全面掌握辖区内热点部位最新治安状况,统筹安排辖区巡逻防控工作;每月对警情进行分类型分区域深度研判,对多发警情的场所和类型进行分类汇总,并纳入重点整治区域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周调度月分析出来的治安乱点进行“警源”治理,以打开路、严防固基,通过加强内部保卫力量、完善视频监控、落实主体责任,从源头上控警情、压发案。针对辖区酒后滋事警情较多的畅歌KTV、牧羊女烧烤、成都风味和陕北菜等重点场所并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其经营者加强对在店内饮酒人员的管控,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劝阻、制止打架的苗头,避免打架斗殴等案事件的发生。今年以来,共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17份,《风险提示函》13份,形成专项报告9份,辖区警情从原来的每周20余起,下降到每周7-8起,辖区警情呈明显下降趋势。

构建网互为补充、相互支撑的防控工作新格局

一是筑牢群防群治防控网。由地方党委政府出资保障工资待遇、服装装备,公安机关统一组建专职巡防队,在辖区内开展治安巡逻、消防检查、区域整治、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针对辖区内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涉煤、涉气等重点保卫单位多实际,加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建设,整合社会保安力量,落实防控主体责任。整合网络防控专员、网格员、水管员、保洁员、护鱼员、护林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物业值守岗亭、商铺业主夜间值守的优势,形成全社会参与打击、防范、管控工作的群防群治网络,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一体化治安防控网络。通过群防群治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延伸了公安机关的触角。

二是建立警网融合治理网。构建“警网融合、共建共治”工作格局,推进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将警务工作与综治网络员进行有效“捆绑”,实现“警格+网格”深度融合,警民联动,数据共享,对辖区内警情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利用社区民警、社区辅警对本村社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建立“村警为主,村民为辅”的警民互动的矛盾纠纷预防体系,第一时间发现掌握各类信息,第一时间妥善处理不稳定因素,第一时间回应民生诉求,将各类安全隐患熄灭在萌芽状态,形成防控整治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工作格局。充分利用“沁水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和“平安沁水APP”,建立基层社会矛盾分级分类调处机制,网格员在工作中发现的各类社会矛盾通过“平安沁水APP”进行上报,派出所提前介入,综治中心按照矛盾纠纷涉及的主体和领域进行分发,有效确保了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是构建新型矛盾化解调处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基层矛盾“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推进诉源治理,把群众诉求尽早尽小解决,做到矛盾纠纷不上交,各类警务不出“格”。去年12月份以来,通过开展基层矛盾摸排化解专项行动,对筛查的191件基层矛盾,实行逐级集中交办,目前化解(剔除)率达70.68%;会同地方政府开展“历史信访”集中攻坚行动,延伸“三长会商”机制,创建派出所所长、司法局局长、法庭庭长、镇政府区长、行政村村长“五长联调”新机制,以情感感化、以案说法等方式,提高化解率,专题化解,受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